你是我的客户吗?
你真的是我的客户吗?
看似简单的问题
然而,这背后却隐藏着与洗钱犯罪息息相关的复杂关系。
最近,中国人民银行的两家机构因受到罚款而登上了热门话题。
1.
3月24日,济南分行的网站发布了关于邮政储蓄银行莱芜分行的行政处罚信息。该分行因未按照规定执行客户身份识别的义务,遭到罚款22万元,并且一名相关责任人也受到处罚。行政处罚的决定日期为2023年3月21日。
根据处罚信息,时任邮政储蓄银行莱芜分行副行长吕宁宁因未能及时履行客户身份识别的规定,承担了相应责任,接到了一万元的罚款。
2.
3月17日,中国人民银行宁波市中心支行在其官网上发布了最新的行政处罚信息(甬银罚决字〔2023〕2号)。根据公示,东海航运保险股份有限公司未能遵循规定执行客户身份识别的义务。因此,宁波市中心支行决定对该公司处以24万元的罚款。
根据甬银罚决字〔2023〕3号显示,朱珂当时担任东海航运保险股份有限公司业务管理部总经理,因该公司未能按规定履行客户身份识别义务,存在违法行为。对此,中国人民银行宁波市中心支行对朱珂处以1.7万元的罚款。
什么是客户身份识别?
为什么未能完成任务会受到惩罚?
客户身份识别是金融机构需要遵循“了解你的客户”的原则。金融机构应当根据客户、业务关系或交易的不同洗钱和恐怖融资风险特点,采取适当措施,以掌握客户及其交易的目的和性质,并识别实际控制客户的自然人及交易的最终受益人。我国通过一系列规范性法律文件,具体规定了客户身份识别的相关内容。
对我国的商业银行而言,实施全面的客户身份识别必须至少满足以下两个方面的要求:
首先,商业银行需要进行客户身份验证。这包括识别客户的身份,核实和记录客户的身份证明文件及基本信息,了解客户的背景以及其交易的目的和性质。
其次,商业银行需对洗钱风险进行评估,并进行风险等级的划分。为此,应制定不同的风险评估标准,以便对客户的洗钱风险进行全面分析,并据此划分相应的风险等级,从而采取必要的尽职调查和其他风险管理措施。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反洗钱法》第三十二条,金融机构如果出现以下行为之一,国务院反洗钱行政管理部门或其授权的设区市级以上的机构将会责令其在限定时间内进行整改;如果情节严重,罚款将处于二十万元至五十万元之间,同时对直接负责的董事、高级管理人员以及其他相关责任人员将处以一万元到五万元的罚款。
(一)未依照规定执行客户身份识别职责的;
(二)未按照要求妥善保存客户身份信息及交易记录的;
(三)未按照要求提交大额交易报告或可疑交易报告的;
(四)与身份无法确定的客户进行交易,或为客户开设匿名账户及假名账户;
(五)未经允许透露机密信息,违反相关保密条款的;
(六)拒绝或妨碍反洗钱的检查与调查;
(七)不愿提供调查所需材料或故意提供虚假信息的。
如果金融机构出现上述行为,导致洗钱事件发生,将面临五十万元至五百万元的罚款。此外,直接负责的董事、高层管理人员及其他相关责任人也将受到五万元至五十万元的罚款。若情况特别严重,反洗钱行政主管部门有权建议相关金融监管机构对其实施停业整顿或吊销营业执照。
在反洗钱方面,金融机构通常采取一系列措施来防范和打击洗钱活动。以下是一些主要措施:
1. **客户尽职调查**:金融机构会对客户进行全面的背景调查,包括身份验证和风险评估,以确保客户及其资金来源的合法性。
2. **交易监测**:通过先进的技术手段对交易进行实时监测,识别可疑交易并及时报告给监管机构。
3. **员工培训**:定期对员工进行反洗钱培训,提升他们对洗钱活动的识别能力和应对措施。
4. **内部控制**:建立健全内部控制机制,包括制定反洗钱政策和程序,确保各项措施得到有效落实。
5. **信息共享**:与其他金融机构及执法机构进行信息共享,以加强对洗钱活动的联合打击。
6. **报告机制**:建立可疑活动报告机制,一旦发现疑似洗钱行为,及时向监管机构报告。
通过这些措施,金融机构能够有效提高反洗钱工作效率,保护系统的安全与稳定。
《中华人民共和国反洗钱法》等相关法律法规要求金融机构必须设立客户身份识别制度、客户信息及交易记录的保存与管理制度,以及大额交易和可疑交易的报告制度,这三项制度构成了反洗钱的基本框架。这些制度涵盖了反洗钱的预防措施、后期的监测和调查三个方面。客户身份识别制度是反洗钱工作的基础,客户信息及交易记录的管理是其重要组成部分,而大额交易和可疑交易的报告则是这一体系的核心内容。
一
客户身份识别
当金融机构与客户建立、修改或终止业务关系,或在向客户提供金融服务时,如果交易金额达到一定标准,就必须按照相关规定对客户进行身份核实。
在金融机构与客户的业务关系有效期内,机构需持续关注客户的日常经营活动及其金融交易动态,并及时提醒客户更新相关资料。在某些特定情况下,机构还需对客户进行重新识别。
金融机构在核实客户身份时,除了检查客户的身份证件,还可以要求客户提供额外的身份信息或证明文件。他们还可以通过回访客户、进行实地考察或向公安部门和市场监管机构进行确认等方式来进行身份识别。
二
大额交易与可疑交易的报告
当客户的金融交易金额达到预设的阈值时,金融机构需向中国反洗钱监测分析中心报送大额交易报告。
当金融机构在为客户提供服务的过程中,察觉到客户的某些交易或行为符合可疑的标准,或是发现交易的金额、频率、流动方向及性质等存在异常情况,并经过分析后怀疑可能涉及洗钱行为,则必须对可疑交易进行报告。
在进行客户身份识别时,金融机构应将以下情况视为可疑行为并进行报告:客户拒绝提供有效的身份证件或其他身份证明文件;客户没有正当理由而未更新其身份基本信息;或者在金融机构采取了必要的措施后,依然对之前获取的客户身份资料的真实性、有效性和完整性产生怀疑。
三
识别非自然人客户的实际受益所有人。
《中国人民银行关于加强反洗钱客户身份识别工作的通知》(银发〔2017〕235号)以及《中国人民银行关于进一步做好受益所有人身份识别工作的通知》(银发〔2018〕164号)中规定,金融机构必须有效实施非自然人客户的身份识别工作,提升受益所有人信息的透明度,加强对风险的评估与分类管理,以防范因复杂的股权或控制结构带来的洗钱与恐怖融资风险。金融机构有责任深入探查,最终确认至少一位拥有控制权或收益的自然人作为该非自然人客户的受益所有人。在识别受益所有人的过程中,金融机构需要记录受益所有人的姓名、地址及其身份证件或身份证明文件的类型、号码和有效期限,并应了解、收集并妥善保存关于非自然人客户股权或控制权的相关信息,以及非自然人客户股东或董事会成员的登记信息。
【警方提示】
“客户身份识别”不仅是金融机构实施的制度,更是每位公民应履行的反洗钱责任。这项工作不仅有助于防范洗钱风险,也是保护消费者权益的重要措施。因此,公众在配合金融机构进行“客户身份识别”时,至少应注意以下几点:
在办理相关业务时,请务必携带有效的身份证明文件,并如实填写所需信息。有效的身份证明文件包括:对于未满一周岁的小孩,可以使用出生证明或户口本;一周岁至16岁之间的青少年,应提供户口本或身份证;而16岁及以上的个人,则只需提供身份证。
2. 针对金融机构工作人员的合理提问,需如实并准确地给予回复。
3. 如果身份证件即将到期,需要尽快告知金融机构以便进行更新。
4. 当您的联系电话或常住地址等信息发生变更时,请务必及时告知金融机构,以便更新相关资料。
来源:昆明网络诈骗防范中心